2021年7月1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综合办公楼304会议室以“做完≠做好——学校合格评估工作“评建结合”之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开展“迎评促建”活动。会议由院长邱兴平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首先,邱兴平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学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主题,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精髓和主要内容”、“全面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个部分,为全体教师上了一节生动的党课。
随后,张曙光、李姝、张坤对《<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一级指标之三、四、五解读及对策(材料支撑)》进行解读,张曙光作代表发言。他指出,在学科设置方面,要积极申报相关专业,做到“在马言马,在马传马”,培养好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科研成果反馈于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在社会服务方面,要建好智库,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理论宣讲方面,要选好角度,突出新意,深入挖掘史实,讲的精彩,讲出特色,传播正能量,宣传主旋律。
刘培有、杨丽、熊峥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一级指标之一、二解读及对策及对策(材料支撑)》进行解读,刘培有作代表发言。他指出,该核心指标标识了思政课教学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与“科班出身”背景,只有首先“独立”,才有可能凸显地位;只有“专业”,才会有含金量和影响力。
郑宏洋、周萃文、徐鑫容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一级指标之三、四、五解读及对策(材料支撑)》进行解读,周萃文作代表发言。他指出,针对队伍管理这一指标,《标准》着重强调思政教师需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良好的师风师德。学科建设这一指标中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首要任务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因此,《标准》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设立标尺,指明方向。
李晓娟、万燕玲、易明对《<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解读及对策(材料支撑)》进行解读,李晓娟作代表发言。她从“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五个方面解读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结合我院思政课建设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罗列相关支撑材料。
陈梦天、蔡春丽、张哲源对《<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一级指标之一、二解读及对策(材料支撑)》进行解读,陈梦天作代表发言。她从“领导责任”、“机构设置”、“工作机制”、“基础建设”几方面详细解读了一级指标“组织领导与管理”;从“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改革”、“教学考评”、“师资配备”详细解读了一级指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指出全体教师要全面围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领悟文件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潘军、黄志成对《<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解读及对策(材料支撑)》进行解读,潘军作代表发言。他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是教育部要求从2020年3月1日开始执行的一部重要文件,内容丰富,指导性强。第二条界定了“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的概念,概括性地指出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相关“教育”、“教学”、“研究”。第五条明确规定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讲好思政课”。要“讲好思政课”,需要做到:一是要讲政治;二是要讲政治科学;三是要做好研究;四是要做好教学改革。
最后,邱兴平结合学校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汇报了学院近期工作计划,并强调几点要求,第一,全体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等文件要求,紧抓机遇,扎实工作,全面提升马院建设水平和思政课建设水平。第二,继续认真做好北京大学暑期思政课教师研修班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三,全体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积极高质量完成暑期学校各项工作安排,为我校能够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