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线上视频会议。会议由院长邱兴平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部分兼职教师参加。
首先,张曙光、肖亮、毛帅从不同角度对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第4个一级指标进行“解读”。张曙光指出,目前全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具有超前意识、与数据时代结合、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特色等特点,一流专业和课程需要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应当教学有法、教学相长、教无定法、导引结合。肖亮认为,在评建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重在“思政育人 ”,既要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又要注意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区域经济需要。毛帅对照马院实际情况,将每项指标内容开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解释。
潘军、白玉波、曹世运就《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下称《标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四五规划”制定谈了自己的认识。潘军认为,结合《标准》和马院实际,应围绕加强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学科基础,明确科研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创新实践,学校更加重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更好的办公环境等方面制定“十四五规划”。白玉波认为,《标准》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马院的“十四五”教育规划应该重点突出,紧密切合我校基本教育教学实际,使思政课教育和学习更好地适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曹世运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标准》设置合理、责任明确、可操作性强,为思政课树立了标尺,指明了发展方向,在马院“十四五规范”制定上,应从继续深化改革和课堂革命、扩大思政课的影响力、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课程及时性、提升人才培养的多元性等方面着手。
雷沛霖、邓然、严舒平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科技工作者与乡村振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雷沛霖认为,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进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积极参加科研项目,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和理论创新,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们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高质量创新人才。邓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必须依靠科技引领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技术支撑,政策供给,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严舒平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令人振奋,也为我们在科技工作方面指明了方向,尤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以新技术带动农业振兴,农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科技创新之路是通向小康的必由之路。
周俊就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开展的“乡村振兴征文活动”评奖情况、我院青年教师吴昊获全省2020年教学技能竞赛(思政组)一等奖、我院教学评估工作等做了通报,对各教研室即将开展的讲思政比赛作了简要说明,传达了《皇冠新体育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文件精神,并强调了新学期既要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更要遵守教学纪律,确保教学安全和教学质量。
王晓明传达并带领我院全体教师学习了校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出台的6个《关于全力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的公告》和“网络安全宣传周”相关学习材料。
最后,邱兴平对文明创建、网络安全、“四史”学习及比赛、数据平台填报等当前重点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长抓规范,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做到网上网下相一致;二是平时当战时,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日常教学质量标准,不断磨炼教学技能;三是持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发挥乡村振兴教学基地和平台的作用,组织乡村振兴论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做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四五”规划,结合各教研室和我院发展实际,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