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工会举行“参观古遗址,感悟楚文化”三八节参观活动,学院女教职工们在党总支书记、院长邱兴平的带领下到城阳城遗址博物馆参观学习。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庆兵参加了此次活动。
博物馆坐落于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角,博物馆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第一家以楚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城阳城保护区内现有大小楚墓100多座,现已发掘的有8座楚墓,共出土各类珍贵文物2000多件。现存的城阳城址轮廓清晰可见,残存城墙最高处8米多,城址总面积达68万平方米。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为豫南地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中1957年发掘的1号墓震惊全国,出土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用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回响太空。
博物馆讲解员带领大家详细回溯了城阳城遗址探索的历程,介绍了其不同阶段出土的重要文物,一件件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精美文物展示在众人面前,让人叹为观止,大家不禁被古人精湛高超的技术和智慧折服。讲解员对这些遗物所承载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讲解,让我们从经济、军事、艺术、信仰等多维度了解两千多年前楚国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
王庆兵在参观中指出,历史文物和遗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和宝贵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作为思政课教师,大家要尊崇历史、学好历史,确立历史思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要在教学中发挥好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思政育人价值,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