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为期五天的2022年暑期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提升班拉开序幕。此次培训采取线上专题讲座,线下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内容精彩纷呈。为真正达到全体教师学员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在学思践悟中提升能力素养,在每天专题报告结束后,各组分别组织教师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讨。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学员们的学习感悟吧:
第一组白玉波老师:紧锣密鼓的培训学习让自己受益匪浅。北大各位专家教授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全方面的为我们奉献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如孙蚌珠教授从明确课程定位,以教材为依据,增强问题导向等方面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如何能够讲好思政课;黄俊利副教授在《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的报告中,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我们提供了详实的案例素材;顾海良教授高屋建瓴地从全局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张会峰副教授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解读,为我接下来该专题内容的教学,提供了高水平的教学示范……接下来的培训我将继续学思践悟,争取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第二组方锐老师:通过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让思政课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激情澎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组陈帅名老师:通过学习,收获良多,结合自身讲授课程来讲,要给学生上好一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就必须有深度、力度、温度与高度。深度是实现力度、温度、高度的基础;力度是历史教育深度、温度与高度目标实现的途径;温度依托于历史教育的深度与力度,与历史教育的高度相配合;高度是历史教育的最终目标与落脚点,是通过历史教育的深度、力度与温度而实现的教育目标。这四个面向必须全部兼顾。
第四组李秀丽老师:黄俊立教授关于《国际经济形势与中美关系》的解读,让我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中美关系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对一些深层次、复杂性的问题有了全新的理解,有助于在课堂上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下午宇文利教授对“立德树人”进行深度剖析,围绕“立德树人”的传统意义、现实困境和提升路径展开讲述,让我深受启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育人的关键课程,思及此更觉责任重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备课,认认真真讲课,争取用言传身教来教育一代又一代祖国需要的接班人。
第五组王改丽老师:通过学习杨河教授和孙代尧教授的讲座内容,我受益良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通篇融汇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齐心协力奋进新时代、创造新伟业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常学常新,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出一节节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思政课。
大家一致认为,培训过程中,各位专家教授传经送宝、解疑答惑,让大家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学习到许多关于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方面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坚定巩固了政治信仰,深耕厚植了爱国情怀,丰富拓展了素材资源,大家表示收获很大。同时也纷纷表示将会把本次专项培训的收获认真梳理、系统总结,将之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蔡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