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
李 水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皇冠新体育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中国共产党皇冠新体育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校发展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顾奋斗历程,总结办学经验,分析发展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一、升本以来的工作回顾
学校升本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明确定位、理清思路、深化改革,开创了学校发展新局面。
升本以来,我们不忘初心,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省委第三巡视组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取得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市校共建信阳马克思主义学院挂牌成立,党委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进一步壮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规范科学民主决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领导班子政治坚定、团结务实、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所有二级学院专职组织员配备到位。认真做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扎实做好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六有”党员活动室建设,开展“一院一品”和党员“亮身份”活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推进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和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开展本科教育学习年活动,邀请20多位专家教授来校作辅导报告,分期分批到国内外20余所本科高校考察交流。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国内干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学习。实施“校地共建、人才助校”计划,我校挂职干部得到了锻炼,提升了素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学校党委与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校教职工签订《承诺书》,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不断深化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加强监督制约,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
升本以来,我们牢记使命,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学校党委在履行党建第一责任的同时,力促发展第一要务,党政密切配合,师生携手奋进,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已建成一所以农林学科专业为特色,农学、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本科专业从6个增加到30个,本科在校生从不足600人增加到7500余人。大力推进校地、校企合作,组建信阳物流学院、信阳家居学院,实现人才培养对接产业发展。首届本科生顺利毕业,考研通过率达到23.5%。2015年、2016年连续两届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五年来,为社会输送毕业生及各类人才2万余人,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新增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6项。2017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第一批招生的6个本科专业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科学研究水平明显增强。获批建立豫南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获批建设河南省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牵头成立了河南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水库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食药用真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双汇集团等科研机构、高水平大学和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国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2600余万元。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30余部,获批国家专利300余项,进入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快高校名单。服务社会能力日趋提高。依托信阳农民大学,培训农村经济各领域学员7000余人次。认真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省、市科技特派员50余名。扎实开展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实现农技推广“零距离”,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师资队伍建设大幅加强。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学校编制由782人增加到130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214人,专任教师从515人增加到652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从324人增加到471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从103人增加到137人;“双师双能”教师由242人增加到296人。培养各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26人;1人获得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8人获得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教师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和培训人数逐年增加。
升本以来,我们砥砺前行,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用心谋事、用力干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办学条件日益完善。积极争取办学经费,财务预算由2013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37亿元,财政投入生均拨款首次实现1.2万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新建4栋学生宿舍楼投入使用,一期续建、二期拆迁强力推进,二期总体规划已经市规委会批准通过。现有纸质图书110万册、电子图书35万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2013年的6000余万元增加到目前的8000余万元。无线网实现校园全覆盖,校园一卡通系统投入使用。管理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坚持依法办学,推进依法治校,学校章程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核准。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机制。重视老干部、工会、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作用,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学校被评为“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建设有序推进。坚持开展校级领导调研月、接待日活动,书记、校长信箱常年开通。定期开展安全稳定问题摸排调研,加强消防安全、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校内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等工作。严防“三股势力”、高校“团契”、社会传销等非法组织的渗透与破坏。学校被评为“省级平安校园”。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育人功能进一步完善。重视典型选树工作,强化师德标兵、文明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民生事业不断改善。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绩效工资核准总量由3300余万元提高到4400余万元。教职工每年体检1次,中层干部体检纳入全市处级干部体检范围。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同志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制度,学生食堂、宿舍、教室、教学多媒体、运动场全面升级改造。
历经五年奋斗,成绩来之不易。这五年,是我们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的五年,是我们务实重干、创新发展的五年,是我们加快崛起、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经过五年的辛勤努力,学校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发展潜能进一步释放,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发展成果进一步共享。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市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所有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设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真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历程,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委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才能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办学定位。办学定位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具有统领引导作用,是一所学校的方向标。只有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坚守农林特色,打造优势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内涵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社会进步,快速发展的高校更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只有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敢闯敢试,才能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才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必须坚持师生为本。学校要发展,核心是人。广大师生员工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潜能,只有切实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合力、共谋发展。必须坚持优良传统。长期办学实践形成的“艰苦创业、负重奋进、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支撑着我们不断奋斗。走进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才能激励前行、勇往直前。必须坚持服务社会。这既是大学的基本要求,又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新理念,也是地方高校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开放办学、融入社会,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自身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这些经验,是学校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凝练和概括,是全校师生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历史任务,我们既要全面地总结成绩和经验,更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解放不够,机制创新不多,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力,部分干部作风不实,高层次人才不足,学科专业不强,招生规模偏小,办学经费紧张,基本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有效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面临许多新课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发展的新要求,科学确定发展的新目标。今后五年,学校将迎来教育优先、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皇冠新体育建设全省农业类重点高校。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学校的发展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皇冠新体育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这些都为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年,学校将面临竞争加剧、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创新创造的迫切需求,人才争夺战的愈演愈烈,“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实施,都成为倒逼高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我们还面临着建设资金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高水平学科缺乏、科研创新能力不强、办学条件不够完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肩负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大,所要完成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今后五年,学校将呈现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的良好态势。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启,精准扶贫深入实施,农村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我们学校身处农业大市,植根大别山革命老区,农林办学特色鲜明,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支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契机。升本以来,全校上下心齐气顺,积极谋事、主动干事、努力成事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推动事业不断前进的信心所在、力量所依。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希望总是在困难之后。只要我们变挑战为机遇,化困难为阶梯,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业绩!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发展,坚持党建引领、“评估”驱动、立足信阳、服务社会,把学校的百年积淀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这个总目标,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着力抓好“一个评估、两项重点、五大工程”。
——“一个评估”,即确保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两项重点”,即扩大招生规模和深化校地融合。
——“五大工程”,即基本建设工程、人才强校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大学治理工程、文明创建工程。
同志们,面临新形势,我们要把握新要求、聚焦新目标,进一步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克难攻坚、加快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努力!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盯发展总目标,精准发力、真抓实干,努力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新成效。
(一)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现全面发展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国家加强对高等学校宏观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管理水平的问诊把脉,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评估将对学校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严格对标评估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突出重点、全面建设”的评建工作思路,对照评估指标体系的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9个观测点,逐项逐条达到标准。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促进经费投入、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为目标,实现“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基本教学管理得到规范、基本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完成预定评建任务。强化教学质量保障。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全面开展学院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价,注重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完善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设。有序推进评估工作。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做到评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教学改革与长远建设目标紧密结合、评建工作任务与各部门工作计划相结合,在全校形成良性互动、和谐共进的局面。建立评估工作专题网站,提高全校师生对评估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适时启动预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针对存在问题开展专项整改。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对标评估指标、量化任务、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持续规范教学活动,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一定能够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现学校全面发展!
(二)扩大招生规模,实现协调发展
省教育厅、省发改委核定,到2020年,我校在校生规模2.2万人。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2.2万人。扩大招生规模,是完成省定指标的需要,是完成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需要,是增加办学经费的需要,是提升学校形象的需要。
坚定不移扩大招生。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农业需要大量的管理和科技人员,这就为农林类院校扩大招生提供了可能;我校目前在校生1.2万余人,也为扩大招生提供了空间;同时,一期续建、二期新建有序展开,教师编制大幅增加,更为扩大招生提供了条件保障。全校上下要充分认识扩大招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想方设法、扩大招生,确保每年招生5500人以上。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力争达到2.2万人,本科招生专业达到50个左右,专科招生专业控制在20个左右。规模与质量并重。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扩大招生规模与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需要校舍、设备、图书、人才等一系列条件达标,需要投入大量办学经费。在市委市政府已确定财政投入生均拨款1.2万元标准的前提下,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会带来办学经费的增加,相应就会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进而保证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提高新生报到率。充分发挥招生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与招生有关的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争取更多的招生政策和计划。制定配套措施,充分调动各学院扩大招生规模的积极性。树立全员招生和“以生招生”宣传理念,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社会了解学校,让考生关注学校,提高新生报到率。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在发展中破解难题,积极扩大招生规模,注重办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的协调发展!
(三)深化校地融合,实现快速发展
地方院校,办学定位就是服务地方;地方院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人、财、物在地方的院校,更离不开地方的支持。深化校地融合是我们学校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大校地融合力度。作为省、市共管院校,我们必须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市委市政府领导,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主动与地方各部门沟通联系,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皇冠新体育发展建设领导小组”作用,研究解决学校发展建设的重大问题。成立校地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校地、校企、校际融合工作,开创融合新领域,展现融合新作为,形成校地融合、开放办学新格局。加快校地协同发展。依托“校地共建、人才助校”计划,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地方部门挂职锻炼,让干部在挂职锻炼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本领。派出单位要加强与地方挂职单位联系,密切协作,搭起友谊桥梁;要关心爱护市派挂职干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多渠道、全方位选聘地方人才、社会名人、行业名家、企业专家到校兼职任职。鼓励二级学院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建设研究院、与企业合作办学,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主动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适度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积极主动服务地方。依托信阳马克思主义学院、信阳农民大学、校企合作学院,在干部理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理人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农村干部培训、企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开展项目挂职、科技兼职、科技服务、科技下乡、科技成果转移、共建实验室、联合科技攻关等措施,参与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五个信阳”,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地方意识、服务意识,主动作为,走政产学研用结合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学校与地方的深度融合,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四)推进基本建设工程,彰显山水园林特色
基本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也是师生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硬件要求。今后五年,学校将新增教学科研用房25万平方米以上,基本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完善一期建设。随着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教学科研用房明显不足,开工建设一期规划的建设项目显得更为重要。建成“一楼三中心”,创新创业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综合实验楼争取2018年开工建设。调整优化教学用房、实验用房、科研用房,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配套功能,为扩大招生规模提供保障。加快二期建设。二期建设用地1198亩,目前进入拆迁征地的关键时期,要抓紧筹措拆迁资金,集中人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今年拆迁到位。加快两栋学生宿舍楼建设,精心组织、克难攻坚、保证质量,确保新学年学生按时入住。二期所有建设项目计划3年内全部开工,5年内基本建成。其中,2018年开工建设第三学生食堂、青年人才公寓、教职工安置房和住宅楼、综合体育馆等项目。建设美丽校园。坚守山水园林特色建设理念,坚持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以校园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提高绿化率和美化度为重点,达到校园一期山景与二期水景的完美融合,逐步建成既体现百年历史底蕴又富有现代气息、既适合教学科研又适宜人居和游憩的中原最美学校。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团结拼搏、苦干巧干,按规划建设,就一定能够把学校建设成为一座彰显山水园林特色的美丽校园!
(五)推进人才强校工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人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我们不仅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更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增加人才总量。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配备教师,到2022年,专兼职教师达到1300人以上,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5%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引进和培养博士200名以上,培养技术专家300名以上、教学骨干400名以上、“双师双能”教师500名以上。聘用一批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应用人才充实到教学科研队伍。提高业务素质。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破除束缚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活力。每年从专任教师中遴选5%—10%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培训和访学交流。建立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构建基于品德、知识、能力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大培养省管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和行业领军人物力度。关注关心青年教师,制定支持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政策,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突出师德师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期望和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坚持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教师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就一定能够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六)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教学科研实力
办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大内涵建设投入,持续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绩效评价机制,着力提升教学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凸显学科专业特色。加强学科专业综合改革力度,建成一批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学科或专业集群,加强特色优势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强化茶学、水产、林学、兽医学、园艺学、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建设,力争建设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3个左右,力争在省级、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新突破。到2022年,建成省级教学团队5个以上,力争建设河南省重点学科(培育学科)3个左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高建设质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将科研成果、创新创业、网络学习、劳动实践等纳入学分。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力争与3—4所国外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建成功能更加完善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健全和完善校内外综合农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到2022年,藏书量达到170万册以上,现刊2000种以上,中文电子资源数据库10种以上,外文数据库4种以上。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应用性研究。到2022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亿元以上,科研经费年增长20%左右。加强科技绩效评价和成果管理,引导教师从重视数量和指标走向重视质量和贡献。提升《皇冠新体育学报》办刊质量。到2022年,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量年增长10%以上,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300件以上,争取省部级以上课题60项以上、横向合作项目10—15项,建成省级科研创新团队5个以上,力争承担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产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科技成果。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农林办学特色,加强优势学科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协同创新,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水平!
(七)推进大学治理工程,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不断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贯彻落实《皇冠新体育章程》,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党代会提出奋斗目标的制度保障。
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及其议事规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探讨试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逐步下放管理权。充分发挥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模式。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贯彻落实学校章程,优化组织机构和院部设置,逐步构建行政权、学术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又协调运行的格局。本着“贴心周到、便捷高效”的原则,筹建“集中式受理,一站式服务”的师生服务中心。健全完善青年教师发展平台、现代化教学科研平台、教职工关爱平台、排忧解困平台、离退休老同志交流平台。健全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学术研究实践平台、就业指导平台、心理健康与危机化解平台、贫困学生救助平台。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确保职称评审公开、公正。建立健全鼓励社会服务与学术创新的驱动机制。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科研质量保障、师生发展评价等监督保证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研究讨论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例会制度,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依法治校,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提高管理效能,就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办学保障水平!
(八)推进文明创建工程,全力打造文明校园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师生健康成长、学校快速发展,关系到学校整体形象、教职工切身利益,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按照高校文明校园创建“六好”标准,积极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为争创省级文明校园标兵和全国文明校园打下良好基础。建立完善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负责,校级领导责任包干,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完善精神文明奖惩办法,建立评价考核制度。对照兄弟院校找差距、对照创建标准补短板。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基础文明建设抓起,做到责任到人、督查到位、全面覆盖、奖罚分明。针对师生不同特点,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做到创建工作有规划、有计划、有制度、有载体、有活动、有品牌、有档案。积极完成信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任务。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选树和表彰“信农好人”“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鼓励广大青年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最能表达一所学校的精神和内涵,最能体现学校的软实力。加强校史、校训、校徽、学校精神等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完成视觉识别系统工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标识文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建设一批文化育人基地。加强以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为重点的楼宇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格调高雅,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当作提升软实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力度,持续发力,就一定能够把学校建设成为文明校园!
同志们,面对新任务,我们要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而奋力拼搏!
四、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实现学校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建立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情况报告制度,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和完善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学原文、读原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确立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办好信阳马克思主义学院。按上级要求配备专职辅导员,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力争逐步达到全校师生人数的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意识形态工作体制,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加强对学术组织、学生社团的引导,强化舆情监管,管好各类思想文化阵地。
(二)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提高党建质量,把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师生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坚强组织,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落实主体责任。党委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夯实党建工作责任,健全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党建工作问责机制。聚焦重点任务。对照《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20条,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规定完成时限。把落实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强化跟踪问效,对履行工作责任不力、后进党组织进行问责。开展争创活动。在全校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创新党建工作、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党建水平、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党建质量,以实际行动争创河南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提升干部素质,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突出政治标准,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到2022年,40岁以下中层干部比例不低于20%,35岁以下科级干部比例达到50%以上。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采取校内校外、分批分类,举办不同层次干部培训,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继续实施“校地共建、人才助校”计划,使我们的干部在地方党政部门得到锻炼、得到培养、得到提高。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委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教育、规划的职能,在多方“引才”的同时,更加注重“爱才”“育才”“用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在全校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党对高等教育坚强领导的重要举措,是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加强机制建设。指导学院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议事决策规则。有关党的建设,包括干部任用、党员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由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涉及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党组织研究后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加强班子建设。积极推进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逐步配齐专职党总支副书记。按照“双带头人”标准,力争三年内使教师党支部书记普遍成为“双带头人”。实现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完善党总支书记向党委党建述职制度,建立师生党支部书记向党总支党建述职制度。严格日常管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好在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支部有亮点、总支有特色”的基层党组织“一院一品”创建活动。强化条件建设和经费保障。
(五)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是实现新作为的重要保障,是更好服务师生的迫切需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抓住“关键少数”。督促领导干部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我校实施办法,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国家法律,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带头反对和纠正“四风”,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形成“头雁效应”。强化服务意识。牢记师生利益无小事,把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作为转变工作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师生反映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认真整改,凡是损害师生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杜绝、坚决纠正。坚持问题导向。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改进作风的有效成果。扎实做好省委专项巡视整改工作和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大兴调研之风,选准选实师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列为党委必办实事。完善校领导调研月、接待日制度,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及时回应师生关切。
(六)进一步加强纪律建设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只有大力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切实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才能使全党同志团结一致、克难攻坚,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加强纪律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为必修课,认真学习“两准则四条例”,严守“六项纪律”,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规矩不含糊,守住底线不逾越。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强化警示教育的镜鉴作用,用好反面教材,举一反三,以案明纪,以案促改,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化纪律执行。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立起来、严起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健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内控规范和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逐步推进校内巡察工作。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规违纪案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利用校园内各类文化设施,开展党规党纪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警示教育。营造健康的人才成长环境,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让学校成为培养浩然正气的场所。
同志们,面对党建总要求,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推动落实,为圆满完成今后五年奋斗目标提供政治保证!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体党员和全校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凝心聚力、团结拼搏,为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